新闻中心

News Information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在西安无尘净化车间设计都有哪些要点

时间:2025-03-22 作者:admin 浏览量:41

在许多对环境要求极高的行业,如电子、医药、食品等,无尘净化车间的设计质量直接关乎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。一个设计优良的无尘净化车间,能够有效控制微尘粒子、微生物等污染物,为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。那么,怎样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无尘净化车间呢?下面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其中的关键要素。

科学规划平面布局

无尘净化车间一般涵盖洁净区、准洁净区和辅助区三大部分。其平面布置方式丰富多样:

外廊环绕式:外廊可设窗或无窗,兼具参观与放置设备的功能,部分外廊还设有值班采暖。需注意,外窗必须为双层密封窗,以此增强密封与保温性能。

内廊式:无尘车间位于外围,走廊设置在内部。此走廊的洁净度级别通常较高,甚至可与无尘车间同级,有利于减少外部污染的侵入。

两端式:将洁净区置于一侧,另一侧安排准洁净和辅助用房,这种布局使功能分区清晰,便于管理与操作。

核心式:以洁净区为核心,其上下左右被各类辅助用房和隐蔽管道空间环绕。该方式能有效避开室外气候对洁净区的影响,降低冷热能耗,实现节能目标。

合理设计人员净化路线

人员活动是无尘净化车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。为减少污染,人员进入洁净区前,必须进行全面的人身净化,包括更换洁净服、吹淋、洗澡、消毒等环节。在人净用房中,更换洁净服的房间应保持送风,并对入口侧等其他房间维持正压,对厕所、淋浴间保持少许正压,而厕所、淋浴间则需保持负压,以此确保气流组织合理,避免交叉污染。

精心规划物料净化路线

各类物料在进入洁净区前,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,简称 “物净”。物料净化路线应与人净路线分开,若两者只能在同一处进入无尘车间,也必须分门而入,且物料需先进行粗净化处理。对于生产流水线不强的情况,可在物料路线中间设置中间库;若生产流水线很强,则采用直通式物料路线,有时还需在直通路线中间增设多次净化、传递设施。在系统设计上,物净用房的粗净化和精净化阶段会产生大量微粒,因此相对洁净区应保持负压或零压,若污染危险性大,对入口方向也需保持负压。

巧妙组织管线

无尘净化车间的管线错综复杂,为保证车间的洁净度与美观度,通常采用隐蔽组织方式:

技术夹层:

顶部技术夹层:送、回风管断面较大,一般优先布置在夹层最上方,其下安排电气管线。若夹层底板可承受一定重量,还可设置过滤器及排风设备等。

房间技术夹层:与仅设顶部夹层相比,此方式可减少夹层布线与高度,省去回风管道返回上夹层所需的技术夹道。在下夹道内还可安置回风机动力设备配电等,某层无尘车间的上夹道可兼作上一层的下夹道。

技术夹道(墙):上下夹层内的水平管线转向竖向管线时,所在的隐蔽空间即为技术夹道。技术夹道还可放置不宜在无尘车间内的辅助设备,甚至可作为一般回风管道或静压箱,部分还可安装光管型散热器。这类技术夹道(墙)多采用轻质隔断,便于工艺调整时进行改造。

技术竖井:当技术夹道(墙)不跨越楼层,而需要越层设置时,可采用技术竖井,且常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,具有永久性。由于技术竖井连通各层,为确保防火安全,内部管线安装完成后,需在层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楼板的材料进行封闭,检修工作分层进行,检修门必须设置防火门。无论技术夹层、技术夹道还是技术竖井,若直接兼作风道,其内表面必须按照无尘车间内表面要求进行处理。

合理确定机房位置

空调机房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,一方面,最好靠近送风量大的无尘车间,以缩短风管线路,降低能耗;另一方面,从防止噪声和振动的角度考虑,又需将无尘车间与机房隔开。常见的隔开方式有:

构造分离方式:

沉降缝隔开式:利用沉降缝在无尘车间与机房之间进行分割。

夹壁墙隔开式:机房与无尘车间各自设置隔墙,两面隔墙之间留出一定宽度的夹缝。

辅助室隔开式:在无尘车间与机房之间设置辅助室,起到缓冲作用。

分散方式:

屋面上或吊顶上分散方式:将机房设置在最上层屋面上,使其远离下方的无尘车间,但屋面下一层宜设为辅助或管理室层,或作为技术夹层。

地下分散式:把机房设于地下室。

独立建筑方式:在无尘车间建筑之外单独建造机房,但机房与无尘车间的距离应尽量靠近。同时,机房需特别注意隔振、隔音问题,地面应全部做防水处理,并配备排水措施。在隔振方面,应对振源的风机、电机、水泵等的支架、底座进行防振处理,必要时可将设备安装在混凝土板块上,再用防振材料支撑该板块,板块重量应为设备总重量的 2 - 3 倍;在隔声方面,除在系统上安装消声器外,大型机房可考虑在墙壁上粘贴具有一定吸声性能的材料,安装隔声门,严禁在与洁净区的隔墙上开门。

高度重视安全疏散

无尘净化车间的密闭性较强,安全疏散是极为重要和突出的问题,且与净化空调系统设置密切相关。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:

每一生产层防火区或洁净区至少设置 2 个安全出口,当面积小于 50㎡且人员少于 5 人时,可允许仅设一个安全出口。

人净入口不得作为疏散出口,因为人净路线通常迂回曲折,一旦发生烟火,人员难以迅速疏散到室外。

吹淋室不能作为常规出入通道,由于其门常为两扇联锁或自动控制,一旦出现故障,将严重影响疏散。因此,一般在吹淋室设置旁通门,当工作人员多于 5 人时必须设置此门。平时工作人员离开无尘车间应走旁通门。

洁净区内各无尘车间的门,为维持室内压力状况,开启方向应朝向压力大的房间,但这与安全疏散要求相反。为兼顾洁净和紧急疏散的需求,规定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之间的门、洁净区与室外的门作为安全疏散门,其开启方向一律朝向疏散方向,单设的安全门也是如此。

无尘净化车间的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,需要综合考虑平面布局、人员与物料净化、管线组织、机房位置以及安全疏散等多个方面。只有在设计阶段充分权衡各要素,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与规范,才能打造出满足生产需求、高效节能且安全可靠的无尘净化车间,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坚实保障。